梦溪笔谈

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 倒果为因 vs 以果推因

    倒果为因或因果倒置(Reverse causation),是一种非形式谬误,是指把原因误认为是结果,或把结果误认为是原因。 因果关系经常是基于二件事物的高度相关性,倒果为因谬误通常是因误判其影响方向所致。

  • 时日曷丧(shí rì hé sàng)

    这个太阳何时消灭,我愿与你同归于尽。

    时:同“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日:太阳,比喻暴君夏桀。曷:何。这里是“何时”的意思。丧:灭亡。

    原指夏朝百姓痛恨暴君夏桀,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后也泛指盼望暴虐的统治早日结束。

    语出《书 汤誓》:“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 50个出错率最高的成语

    1、美轮美奂

    出自《礼记》,形容建筑物修建得精美宏伟。

     

    如果你跟一个人有仇的话,你就说他长得美轮美奂吧!

     

    2、万人空巷

    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如果单凭字面理解,许多人都会误以为是形容人少冷清。

     

    3、空穴来风

    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这个词的本义基本已被弃用,现在多表示毫无根据。

     

    4、七月流火

    出自《诗经·国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农历七月份天气从最热开始降温,此时天气逐渐转凉。

     

    很多人都认为是形容天气炎热,不能有个“火”就热吧!

     

    5、可圈可点

    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 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形容文章写得极其精妙令人叹服,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误解为文章写得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6、下里巴人

    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化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但要注意,不能用来形容人哦。比如:这个人穿得土里土气,简直是个下里巴人。

     

    7、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和否定。

     

    常误用为不放在心上,其实诗词君也用错很多次啦!

     

    8、不刊之论

    不刊:不能修改。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许多人都以为是不能刊登的文章,这是不对的哦!

     

    9、危言危行

    正直的话和正直的行为。

     

    理解成了危险的的言行,不得不说,你的思想“很危险”。

     

    10、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很多人认为是文章写得太差,不愿意看。(这大概就是语文老师面对你的作文时的心情吧~)

     

    11、不足为训

     

    出自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解释为不值得效仿的准则,不值得学习的榜样。

     

    经常用成不值得教训,诗词君猜测,很多人都用错了吧!

     

    12、不胜其烦

     

    指事物杂乱,不能忍受忍受。是个贬义词。

     

    把不胜其烦当成了不厌其烦,可是两个词恰好是反义词。

     

    13、不肖子孙

     

    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多用于自己在祖宗坟前的谦称。

     

    “不肖”不等于“不孝”,很多影视剧中好像都用错了。

     

    14、文不加点

     

    形容文章一气呵成,文笔流畅。出自汉朝《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记住了,不能理解成文章不加标点符号。

     

    15、名噪一时

     

    指在当地很有名气。

     

    很多人都以为是一时出名的意思,这个词语乱用程度堪比“首当其冲”。

     

    16、差强人意

     

    差:程度副词,勉强,稍微;强:振奋。意思为勉强能使人满意。

     

    很多人固执地以为它是使人不满意的意思。

     

    17、讳莫如深

     

    原指事件重大,藏着而不说,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看过《神探狄仁杰》的应该知道,如燕说的一句话“这话可使我讳莫如深了。”

     

    18、五风十雨

     

    出自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形容风调雨顺。

     

    很容易理解成脾气差或天气多变。

     

    19、三人成虎

    出自《战国策·魏策二》,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想到了朋友圈里那些伪专家理论和谣言。

     

    20、口无择言

     

    指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

     

    这个躺枪的应该很多,经常理解为在某些场合说错话不经大脑思考张嘴就说。

     

    21、心宽体胖

     

    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出自《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想成放宽心胸就会变胖的人,请立刻到你语文老师那里报道。

     

    22、久假不归

     

    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很多人理解为放了好久的假期,一直不回去。诗词君知道你想一直放假,但这个词真的不是这个意思啊。

     

    23、不愠(yùn)不火

     

    形容戏曲不沉闷不急促,引申为说话做事态度适中,分寸得当。

     

    已经被拿来当温润君子的代名词了。

     

    24、深孚众望

     

    在群众中享有威望,深受众人的信任,符合大家的期望。

     

    电视剧看多了吧你!因为他们都是这样说的:臣定当不负众望!

     

    25、胼手胝足

     

    指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这不是手足情深,不能因为不认识这个字就胡乱猜啊。

     

    26、呼之欲出

     

    泛指文艺作品描写刻画十分生动。语出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只要一叫他,他就马上来了。敢情这是曹操的专用名词?因为有句话不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27、不尴不尬

     

    形容处境为难,不容易处理。

     

    我知道很多人会理解成不尴尬。(什么?难道不是?)

     

    28、不经之谈

     

    不合理没有根据的话。

     

    那些理解成“不正经的谈话”的人,我看你才是不正经~

     

    29、不衫不履

     

    不穿长衫,不穿裤子。形容性情洒脱,不拘小节。出自《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形容一个乞丐穷苦潦倒用不衫不履的话,你的语文老师都要哭了。

     

    30、不绝如缕

     

    出自 《公羊传·僖公四年》,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还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人稀少。

     

    说街上的人群来来往往不绝如缕的朋友们注意了啊!

     

    31、高屋建瓴

    建:倾倒,瓴:水瓶。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比喻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气势。

     

    当成形容房屋高大雄伟的,自觉的面壁去吧!

     

    32、添砖加瓦

     

    原来指建房屋时给不断地添砖块加瓦片。后比喻做一些工作,为集体事业贡献微薄的力量。

     

    不要认为是添油加醋,完全不一样哦。

     

    33、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不要一看到黄花就想到年老色衰。

     

    34、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受到灾难也作“身当其冲”。

     

    这个成语应该是躺枪最多的,许多电视节目、杂志书籍…都在乱用将其勿以为是第一个做事的人。

     

    35、灯火阑珊

     

    指灯火稀疏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出自很有名的一句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错误以为是灯火通明的意思,呃,这个诗词君也一直理解错误了。

     

    36、目无全牛

     

    《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解剖牛时,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常被误认作贬义词,认为是“目中无人”的近义词。

     

    37、长此以往

     

    意为:长期这样下去。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词是贬义词,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38、司马青衫

     

    出处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用来形容形容极度悲伤。

     

    容易错误形容极度悲伤,可不是一件衣服哦。

     

    39、数典忘祖

     

    比喻忘本,和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引申为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不要误认为是忘了自己的先人,这样可真的有点“数典忘祖”了。

     

    40、汗牛充栋

     

    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之多。

     

    只能用来形容书多。

     

    41、娑婆世界

     

    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有人用成“婆娑世界”,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42、弹冠相庆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43、身无长处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泛指贫穷。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44、始作俑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可是在部分人口里,摇身一变,竟成了“第一个人”。

     

    45、无所不为

     

    贬义词,没有干不了的事,即什么坏事都做。

     

    该词常被人理解为褒义词,是不对的哦。

     

    46、海外奇谈

     

    指没有根据的、希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

     

    很多人误解为,从其他国家来的新奇事物。

     

    47、作舍道边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在路边造房子,与过路人商量。比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于成功。

     

    望文生义的话很容易误认为是在路边造房子。

     

    48、师出无名

     

    没有理由而出兵打仗。泛指做某件事缺乏正当理由。出自班固《汉书·高帝纪上》,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字面理解就是跟没有名气的老师学习。

     

    49、多事之秋

     

    事故或事变多的时候,多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政局。出自《北梦琐言》卷十二:“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不能单纯认为指事情杂多。

     

    50、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不能望其项背等。

     

    现在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不要用错哦。

  • 矫揉造作

    jiǎo róu zào zuò,把弯的变直,把直的变弯。形容装腔作势,故意做作。

    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

  • 诘屈聱牙

    jí qū áo yá,形容文字晦涩艰深,难懂难读

  • 反求诸己

    指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求:追究;诸:之于的合音)。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足够;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评:词是好词,话是胡说八道

  • 回声室效应

    回声室效应(英语:echo chamber),有时亦俗称为同温层效应,在媒体上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这可能会增加政治和社会的两极分化和极端主义。

  • 汲汲于富贵

    汲汲:急切的样子。指热衷于富贵利禄。

  • 顾影自怜

    看着自己的身影,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也形容自我欣赏。
  • 2021年01月12日

    除了没用的肉体自杀和精神逃避, 第三种自杀的态度是坚持奋斗, 对抗人生的荒谬。———加缪

  • 悻悻

    1、怨恨失意貌。
    2、刚愎傲慢貌。
    3、怨恨失意的样子。

    《孟子·公孙丑下》:“谏於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

    梁斌《播火记》四七:“冯贵堂在背后跺了一脚,悻悻错误用法?走下砖阶。”

  • 窳(yǔ),是一个贬义词,有粗劣、懒惰、瘦弱等意思,一般出现在古文中。

    1、凹陷;低下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丘云。——《史记》

    2、疵病;粗劣

    俗不偷薄,器不行窳。——《新唐书》

    又如:窳陋(粗劣简陋);窳薄(粗劣;浅陋)

    3、败坏,腐败

    天下一大器也,用之久,则必弊窳残缺。——元·郝经《玄政议》

    又如:窳敝(腐败;调敝);窳弱(衰弊)

    4、懒惰

    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农,是必农。——《商君书》

    又如:窳怠(懒惰;懈怠);窳农(惰农)

    5、羸弱

    赢窳则寿命短。——《论衡》

    又如:窳陋(羸弱)

     

    窳败:腐败

    窳惰:懈怠

    窳劣:粗俗 卑劣 那场演出十分窳劣。

  • 莫此为甚

    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四:“名不雅古,莫此为甚。”

  • 马斯洛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 离经叛道

    意思是指离开经书上的理论思想,反叛道义。现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

  • 事物自道缘由

    事实自证(规则/原则)拉丁语:Res ipsa loquitur

    事实自证,是指在缺乏充分证明的情况下让事实自己说话;这时举证责任转移至被告。他必须证明,如果没有他的过失,事故也会发生。

    事实自证原则起源于罗马法,原意为“事实说明自己”。事实自证原则是英美法中的一项特殊的证据制度。

    “事实自证原则” (res ipsa loquitur)源自于拉丁文“res ipsa loquitur” ,有学者将其翻译为“让事实说话”、“事实不证自明”等。 英国仅在过失法中使用这一规则,美国有的法院也将其适用于严格责任案件。 英国法上的“事实自证”也属于过错推定的范畴,即在缺乏充分证明的情况下让事实说话,此时,举证责任转向被告,他必须证明,没有他的过失事故也会发生。根据英国判例法,事实自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按照事务常规,若无过失存在,原告人所受的损害便不会发生; ②业经证实的事实必须指向被告人的过失; ③在运用事实自证之前,法院根据已有事实尚不能决定过失问题。 同时,在适用过错推定时,原告必须证明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受到损害,并证明这种损害是由被告人(加害方)的行为或者是由被告人占有、管理、监督下的他人行为或物件所致。不过,在英国法上,事实自证只是一种证据法则,是对于“原告应负举证之责”这一原则的例外。

  • 策名就列

    书名于策,就位朝班。意指做官。

    《旧唐书·太宗纪上》:“然情存今古,世踵浇季,而策名就列,或乖大礼。”

  • 祛魅

    “祛魅”是指剥去附着在事物表面上的那层虚假的东西,即“魅”

  • 2019年01月20日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明·朱柏庐《朱子家训》